哪一层楼噪音较大?大数据来告诉你答案

2015-09-08 10:43:00   来源:搜狐焦点网

买房避免噪音,人尽皆知,有的人觉得住得高噪音就小,孰不知越高的楼层噪音反而越大,那么究竟哪一层的噪音是较大的?有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解释呢?

站得更高,看得更远,现在不少市民倾向于购买楼层高的住宅,但入住之后,却发现“住得越高,感觉越吵”。在市内选取多个高架桥边上的高层建筑,实地测试噪音发现,高楼噪音随楼层攀升而增大,汽车鸣笛声和行驶中的大型车辆是主要噪音源,夜间马路噪音最扰民。

实验一:噪音会随楼层攀升

时间:上午9:40

地点:城市繁华地段立交桥附近

选取了距离桥面约30米的一座高楼,用噪音测量仪实测各个楼层的噪音。测试时间正值早间车流高峰期,记者看到立交桥上车流不断(1分钟通行车辆约10辆),车行畅通但车速并不快,由于前方路口设有红绿灯,站在高楼窗户边不时有大型车辆鸣笛、刹车、起步的声音,该楼周边的绿化植被并不多。

通过手持噪音测量仪对各个楼层测试发现,测量数据中较高楼层21楼的噪音音量是79.4分贝(平均值),而一楼的噪音是67.7分贝,相差11.7分贝。中间楼层11楼噪音为75.2分贝,在各楼层实测噪音数据中,相近几层的噪音相差都在3分贝以下。总的趋势来看,随着楼层增高,噪音不断增大。

随后选取了一座距离高架桥最近不到20米的高楼进行噪音测试,桥面通行的车流量较大(1分钟通行车辆约12辆),高架桥上安装了隔音屏。

测量数据显示,一层噪音60.8分贝,较高楼层14楼为55.2分贝。和上一组数据相比,安装了隔音屏的高架桥附近楼层噪音有所降低。

实验二:夜间马路噪音最扰民

时间:夜间22:00

地点:高架桥附近的建筑

测试发现夜间马路噪音和白天相差并不算大。

晚上22时许,手持噪音测试仪来到岳家嘴立交桥附近的一座高楼,此时车流量较白天10:00少了很多,1分钟通行车辆约6辆,白天约10辆。现场测试了1-12楼的噪音音量,较低楼层1楼的噪音为68.4分贝,较高楼层12楼为71.1分贝,白天的噪声数据则分别是,1楼74.4分贝,12楼83分贝。晚间噪音平均值比白天低8.9分贝,但仍然高出了夜间噪声不高于45分贝的安全范围。

随后测试了二环线高架桥边一座高楼夜间噪音数值,发现夜间噪音平均值约为56.8,和白天噪音平均值59.7分贝相差不到3分贝。有业主的卧室临街,每天22点左右准备休息时仍能听见高架桥上车辆行驶的声音,夜间杂音少,反而比白天的嘈杂声更显得刺耳。

专家说法:理论上11层噪音通常较大

专家表示,各个楼层的噪音差别其实并不大,根据不同的时间、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变化,噪音的大小也会不同。据了解,市环保局曾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测试楼层的噪音,数据呈现出楼层越高噪音越大的趋势,基本上在11层较大些。

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复杂性,如果噪声的主要来源仅是马路,往往底层和高层较小,中间层较大。地面反射,或者是对面建筑反射,高层的噪音源汇聚了各个方向的声源,会造成高层建筑中间楼层噪声较大。据解释,汽车鸣笛和大型车辆起步、刹车、加速等声音是高层建筑的噪声源,车流量越大越明显。

现实生活中,离噪音源越远,噪音就越低,通常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会有一个衰减过程。但声波还受周边绿化和风速的干扰,受到低层绿化、建筑物的阻挡或吸收,再经过多次折射、反射后的噪音就减小了,而高层完全暴露在声波的立体传播下,噪音相对就大。除了交通噪音之外,住在高层的居民,往往还会被风的噪音影响到,风声也可能成为噪音源。

防治措施:厚重的窗帘能帮助降噪

按照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,居民区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,夜间不能超过45分贝;商业区白天不能超过60分贝,夜间不能超过50分贝。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居民受噪音困扰,但实际上噪音治理情况并不理想。

高层建筑的噪音源较为复杂,要根本解决问题还需合理规划。武汉共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噪音,环保部门负责有证门点经营性噪声、工业企业生产性噪声,交管部门负责交通车辆产生的噪声,还有城管、工商、公安、铁路、海事等部门分别负责商业及工地、无证经营、晨练及麻将、铁路、水上航运等噪音。“在建筑设计之初,应合理规划地面交通设施与邻近建筑物布局,还要考虑到房屋的隔音效果问题,如使用隔音窗户和隔音玻璃,利用隔音墙减噪。”

现行减噪措施主要以阻断噪声传播途径为主,采用吸音、隔音、音屏障、隔振、多栽树等措施来缓解,如居民可将临街窗户更换双层中空隔音玻璃。另外,厚重的、多孔的窗帘能帮助吸音,如更换布艺窗帘。再就是通过粗糙墙面或选用吸音壁纸来分散噪音,达到降噪目的。

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

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(符号:db)。

10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;20分贝以下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;40-60分贝属于正常的交谈声音;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范围;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;100-120分贝呆一分钟,就可能导致暂时性失聪(致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