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8-04 14:02:13 来源:搜狐焦点网
高晓松微博
早在2013年,网上便流传着一篇名为《我为什么不买房》的文章,并署名“高晓松”。作者在文章中以高晓松的名义鼓励年轻人不要买房。高晓松称,这篇文章系他人截取了自己的部分采访,自己未参与。
声明一出,网友随即表示支持“这个锅,大紧不背”“竟然拒绝送上门的稿费,果然跟外面那个妖艳贱货不一样”“大紧老师果然不一样”
【网传】不买房的高晓松的生活态度 值得一看!
关于房子,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。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,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,外表看起来很普通,面积也不是特大,但是特别安静。
这地儿都没动过,也没装修之说,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,很老很旧。但我在那儿真觉得挺好。
有一个家,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,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房子多少年了。
我们也在感慨:后边的院子多好啊,出门就是操场、游泳馆,还有漂亮的女生,白发的先生;
四周的邻居,随便踹开一家的门,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高级的大知识分子,进去聊会儿天怎么都长知识,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。
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,说这问题你问谁谁谁。我找到人家家里,打开字条一看,哦,你是那谁家的孩子,那你讲吧,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。
这才是住处真正的意义吧,它让你透气,而不是豪华的景观、户型和装修什么的。
2007年, 我们搬了出来,因为家人都在国外,我又不在清华教书,学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,后来我去了洛杉矶。去了美国,我一样是无房户,坚定的无房主义者。
刚去美国的时候,我做编剧和开发,只卖出了两首电影歌曲。美国流行音乐是草根文化。
美国卖吉他的黑人当我师傅都有富余,不是说他弹得比我好,是同样一个琴我们弹的都不是一个级别,出的声音都不一样。
国外很多伟大的乐队,都是一个班的同学,在中国整个高校也选拔不出一个牛的乐队。为啥?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热情都分散了,赚钱的热情大过音乐本身,比如买房。
郑钧有一天跟我说,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,成了精神病;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,成为艺术家,你就是那后者,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。
之前还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,我帮人弹琴,后来还跟人卖艺去了,跟着人到处跑到处弹唱,到荷兰,到西班牙,到丹麦……
我妈也是,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,我妈现在还在流浪,在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。
我妹也是,也没有买房,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。之前她骑摩托横穿非洲,摩托车在沙漠小村里坏了,她索性就在那里生活两个月等着零件寄到。
然后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里给我写一个明信片,叫做“彩虹之上”,她在明信片里告诉我说,哥,我骑了一个宝马摩托,好开心。
我看到沙漠深处的血色残阳,与酋长族人喝酒,他们的笑容晃眼睛…… 当然了,没买房的人自然可以追求“诗和远方”,这也是一种值得钦佩的人生态度。不过转高晓松文章的人,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已经买了房的人,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买不起房而无奈地发出
“诗和远方”的概叹。
“诗和远方”和买房并不矛盾。像弃官归隐的陶渊明,徜徉于山水间的诗人谢灵运,都有房产;连凄苦诗人杜甫,也有草堂几间。在现代社会,建房理应不像过去那么难,因为买不起房而以“诗和远方”安慰自己,并不是好事,这说明经济中出了什么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