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1-18 17:17:27 来源:搜狐焦点网
还有不到十日就要过年了,
小编身边的不少朋友陆陆续续开始回家,
里面就有很多小伙伴提起“要不要在家乡买房”这个问题!
上一年,一二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,
及随之而来的“限购”、“限贷”等门槛,
都让“漂一族”看不到“留下来”的希望。
更有人说:
“春节是大城市楼市的淡季,但却是三四线城市楼市的重头戏!”
真的吗?
春节成三四线城市销售旺季
春节期间,一直是一线城市开发商的“关门”状态,因为客人本身就不多,不少开发商早早就放假了。而三四线城市则刚好相反,春节是他们的销售旺季,一些售楼处初三便开始促销活动,甚至在大年初一就开门迎客。打折、抽奖、送车位、送装修……营销力度不亚于“金九银十”。
归根到底,不少父母都不想孩子离家太远,一来自己年纪越来越大,希望能常多见见儿女;二来现在的房价实在是是变化太快了,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,买家乡的房子也好哇,说不定会升值呢?
“大城市一张床,小城市一栋楼”是真的!
一线城市跟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差异到底有多大?就拿一线城市中较便宜的广州来举个栗子:现在广州二手房的均价为25963元/平,而广州旁边的佛山二手房均价只有7333元/平......也就是说,花73.3万元你只能买一套28平的房间,但在佛山你就可以买一套100平的住宅了!
除了房价差异大,在大城市买房还有诸多限制,在上海北京和深圳,想要买房至少要有连续5年的纳税或社保记录。而广州就要至少连续3年的纳税或社保记录。反观三四线城市,就不会有这种限制了,这样明显的差异,让“大城市一张床,老家一座房”从调侃变成现实。
一线城市旁的二三线城市成热门目的地
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,都习惯了一线城市的生活环境和优质资源,回到家乡生活除了各种的不习惯,还会失去更好的工作机会。
@北漂人:房价等不起,在省会买套房子,再过几年就能从北京离开了。
@jacker:我是不会回去的,小城市的人更屌,去村长那盖个章都要看人脸色!
@悲伤逆流成河:我从广州回到家乡,也是各种不舒服,唉家人也不理解,整天觉得一个女孩子,在家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好。
所以不少人想:折中吧!在大城市和家乡中间挑一个二三线城市“扎根”!选择在春节期间返乡置业的人群,籍贯最多的为苏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昆山、安庆。而且他们返乡置业目的地有一定的地缘性:
比如北京的漂一族中,来自保定、天津、廊坊、石家庄等京津冀城市的“北漂”最有意愿回家买房;
在上海的则是苏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杭州等江浙城市;
在广州的为汕头、湛江、揭阳、佛山,在深圳的为梅州、揭阳、汕头、惠州。
虽然说购买二三线城市的房子,没有购买一线城市房子的“门槛”这么高,但也要清楚这些问题:
1,二三线城市没有买房必赚的神话
一线城市的房子之所以保值,是因为供不应求,外来人不断在这个大城市找适合的房源买入。但二三线城市却刚好相反,很多房价上涨的二三线城市,都是因为外地人的“突然涌入”而房价上涨的。一来这些城市的房价本来就偏低,“涨得快”有可能是营销手段,二来你将来要出手,都要看看有没有人“接盘”啊!
2,了解当地购房政策及贷款利率
如果是贷款购房,还需要了解当地的贷款利率政策,不同银行的利率可能存在差距,不同地方对于二次置业、多次置业也有不同的规定,在购房前也一定要了解清楚。 另外,工作城市的公积金是否可以转移?当地有没有社保年限等门槛?这些都要你自己去核实一下,别交了定金才发觉被销售欺骗了。
3,异地户口买房办手续应“货比三家”
每个地方银行的业务都有各自的特色,不少银行对于办理异地户口买房手续的人都推出了“直客式服务”,与传统个贷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是“碰撞”的。就是说跟你所了解的房贷业务有可能是不一样的。通常这种“直客式服务”产品都比较单一,各自都有各自的方式和“套路”,所以在这方面,异地购房者一定要货比三家。
4,充分了解购买项目背景
很多异地购房者都不是在那个城市工作的,很有可能隔两三个月才到这个城市看一看自己的房子,消息来得比较慢,所以购房的时候就一定要了解清楚房子本身的合法性,是否五证齐全以及未来区域发展等,切忌不要盲目跟风,不要因贪小便宜而购买了小产权房或者违法的房子。
5, 实地考擦项目新房
买房前,一定亲身到楼盘项目地实地去考察房产。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地房产的价格、地段、质量,开发商的信息和品牌信誉、房产规划设计效果图、合同样本和具体房间的楼层、面积、户型图、销售状态(定购、可售、拟定合同、已签合同、发证、自用)等,以及所购房产水、电、气、光纤等入户设施及周边公交、医院、学校、道路建设、商场超市及菜市场等市政设施的配套情况。
另外还要看开发商的“两资五证”:
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》、《开发企业资质证书》、《国有土地使用证》、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》、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》、《商品房准(预)售许可证》或《房屋所有权证》、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》,最后记住,开发商未获得预售证前,都不能以任何的形式收取或变相收取定(订)金、预购款等性质费用。